1997年10月3日,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强赛的关键比赛中,中国男足在大连金州体育场迎战劲旅沙特阿拉伯队。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普通的对决,对中国队来说更是一场背水一战,关乎出线希望。

国足记忆:1997年张恩华建功,预选赛力克沙特

当时的中国队被誉为“史上最强国足”,全队球员实力突出,个性鲜明。然而,前两轮比赛接连失利,先是在主场2比4不敌伊朗,被逆转,随后又在客场1比1战平卡塔尔,仅积1分。这种境况让全队处于巨大压力之下,如果无法在与沙特队的比赛中拿下宝贵的3分,出线形势将变得更加渺茫。

在赛前的准备会上,中国队敲定了一个相对大胆的4-5-1阵型,主帅戚务生拍板启用了从未配合首发登场的北京国安球员谢峰和大连万达核心徐弘,调整旨在加强中后场的衔接。全队上下都抱着必胜的信念踏上赛场,力争翻开新局面。

当日比赛在冷雨中展开,气温仅有8℃,却丝毫没有减少金州体育场内数万球迷的热情,现场气氛热烈悲壮,犹如“风萧萧兮,壮士出征”。中央电视台也在全国范围内对这场比赛进行直播,吸引了无数国内观众的关注。

比赛刚一开始,中国队在寒冷天气中的适应能力显然优于对手,虽然中场陷入被动,但凭借整体性强的后防线出色发挥,成功限制了沙特队的攻势。沙特队虽然在控球和传接球方面技术出众,但始终难以形成真正有威胁的射门,场面陷入僵持。

比赛上半场,中国队尝试通过长传直接威胁对方球门,但效率并不理想。第21分钟,中国队前锋的一次禁区内射门偏出;而第27分钟,于根伟在防守中意外受伤,被迫提前下场,由姚夏替补登场。两队上半场表现势均力敌,最终以0比0进入中场休息。

下半场开始后,双方试图加快比赛节奏,沙特继续利用中场控制制造进攻机会,第51分钟,其队长Khalid Al-Temawi一次精彩的鱼跃冲顶险些破门。中国队则逐渐通过变阵和换人工具找到了比赛的节奏。刘军替补上场后多次精准传球撕开对方防线,为球队创造了新的进攻亮点。

最令人难忘的时刻出现在比赛的第69分钟,来自大连队的谢峰在右路突破后赢得一个角球机会。李明主罚角球准确传至前点,大连万达队友张恩华力压防守球员,高高跃起一记头球砸入球门远角,场上僵局被打破。全场顿时沸腾,这粒进球也成为决定性的一锤。

随后的比赛中,沙特队发起全力反扑,但中国队后防线表现稳健,特别是徐弘和范志毅的精准盯人和协防,让对手始终无法突破防线威胁球门。国足凭借坚韧的防守将1比0的胜果保持到了终场,终于拿下了十强赛中的首场胜利。

这场胜利不仅为中国队注入了信心,也延续了出线希望。然而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包括谢峰、刘军、李明在内的多名球员吃到黄牌,累计带牌人数多达6人。接下来的比赛中,球队的动作和战术都需更加谨慎。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主帅戚务生对球队的表现给予肯定。他特别提到,球员们在气势和意志力方面完胜对手,而打进制胜球的张恩华也被评为全场最佳球员,继续展现了他在关键场合的实力。对于首次首发的谢峰和徐弘,戚务生也予以赞扬,称其表现值得鼓励。

国足记忆:1997年张恩华建功,预选赛力克沙特

生死存亡的1比0,让国足在这场秋雨中迎来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后面的比赛奠定了一丝希望。每个国足球员都在这场战役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拼搏时刻。